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世界上就是有人這麼麼無聊.....

工具:鐵絲網,手套,工具剪;相機(最好是底片的)

步驟:把鐵絲網做成人的外形,然後遠距離拍攝




看,很恐怖吧……大白天見鬼了……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名畫背後的淒美故事

世界上最貴名畫畢加索的油畫《拿煙斗的男孩》, 2004年年55日在倫敦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4億美元的天價成交。而在這幅天價名作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手拿煙斗的男孩」相戀鄰家女

這幅畫是畢加索1905年創作的,當時他只有24歲,剛剛在巴黎著名的蒙瑪特高地- -青年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安頓下來。畫中是一位正值青春期的男孩,表情略帶憂鬱,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裡拿著一支煙斗,畫面的背景是兩大束色彩艷麗的鮮花。專家評價說,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致都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是畢加索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之一。這個作品,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谷《加德醫生》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隨著畢加索聲名鵲起,這幅畫在巴黎幾經轉手,最後被德國的猶太富商格奧爾格先生收藏。

格奧爾格家族以經營瓷器、鐘錶起家,19世紀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運輸業,擁有萊茵河沿岸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奧爾格是這個家族的第四代單傳,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精心栽培,才華過人。格奧爾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理查-霍夫曼,是一位來自美國的瓷器貿易商。他們兩家在柏林斯岡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緊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愛女貝蒂比斯帝夫小一歲,兩人從小青梅竹馬。

那時,斯帝夫一直把美麗又有些怯弱的美麗女孩當做親妹妹看待。從懂事以來,貝蒂一直以為斯帝夫就是這幅《手拿煙斗的男孩》的模特兒,因為畫中的少年與斯帝夫無論是相貌還是神態氣質上太像了。直到貝蒂12歲才從父親的口中失望地得知,這畫中少年與斯帝夫沒有絲毫的關係。

每當貝蒂有難言的請求時,她總會寫一個留給斯帝夫的小紙條,把它貼在《手拿煙斗的男孩》的背後。貝蒂所畫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斯帝夫手拿父親的煙斗站在這幅畫前的肖像。18歲,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作為聖誕禮物送給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親吻了他心儀的女孩。


1935
年年初,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著德國上空,格奧爾格先生開始把家族的大量藝術藏品和財產轉移到瑞士,同時力勸好友早日帶家屬到美國避難。但他們一家由於斯帝夫的母親不願離開故土而錯過了逃離德國的機會。


大使夫人淚沾傳奇名畫

戰後,霍夫曼與女兒馬上奔赴德國,開始了尋找格奧爾格一家的艱難旅程。父女倆幾乎走遍了德國境內所有猶太人安置點,最後,他們在德國政府的公文中正式獲知,格奧爾格家族中除了少數幾個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員外,其他成員無一逃脫魔掌。
貝蒂於1949年嫁給了長她6歲的約克-格魯尼,一個來自波士頓的優秀青年。1950年,貝蒂跟隨新婚的丈夫,以美國駐英國大使夫人的身份來到了倫敦。再次回到歐洲,貝蒂感慨萬千,她無法忘記自己曾經在倫敦火車站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來,不吃不喝地站了幾天幾夜。而今,自己與初戀情人已是陰陽相隔。

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訴她一個消息,最近蘇富比拍賣行正在舉行拍賣,有許多猶太人為了籌備戰後重整旗鼓的資金,正把家族祖傳的藝術藏品奉出拍賣。格奧爾格家族藝術藏品甚豐,貝蒂也許能在那裡碰上格奧爾格家族的成員呢。得知這個消息後,貝蒂馬上到了拍賣會現場,可是她並沒有任何斯帝夫的消息。正當貝蒂準備離開的時候,她驚異地聽到了一幅畫的名字:「畢加索《手拿煙斗的男孩》,曾經的所屬人不詳,是盟軍從德國繳獲的戰利品,一萬美金起價,所籌款額將交給`世界猶太人基金會」。

貝蒂的頭「轟」的一聲如雷灌頂,透過朦朧的淚眼望去,那幅畫雖然經歷過戰爭的創傷,卻依舊完好無缺。畫中的男孩依舊那麼憂鬱,那麼秀美;頭上的花冠依舊鮮艷,背景花束依舊芬芳;兒時記憶依舊鮮明,可是,只有她還獨自活著,而另一個少年在哪裡?

貝蒂想都不想就舉起了牌子。競拍的最後,價位被提到了28千美金,就當時的世界名畫拍賣來說,這個價位已經到了無人問津的高價了。第三聲詢問過後,木棰落下,這幅畫終於落到了貝蒂的手中。貝蒂捧著畫回到家中。一路上,她的眼淚沒有斷過,她很清楚這幅畫的遭遇正是斯帝夫一家遭遇的縮影,自己捧著的,正是那少年的心。

從此,這幅畫一直被珍藏在格魯尼家族的私人書房,直到5年後,格魯尼先生結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頓老家時,這幅畫才跟隨著格魯尼夫婦回到了美國。十年之內,貝蒂的三個孩子相繼問世。她成了一個快樂的母親,同時她活躍於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界,用自己和丈夫家族的聲望來影響更多的美國人關心猶太人的命運和他們戰後的重建事業。貝蒂自己親自擔任了「流亡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的顧問。貝蒂的人生開始變得充實而快樂,戰爭的陰影正一點一點地從她的心裡驅散。雖然在夢裡她依舊會見到她兒時的戀人,但是,已經成為母親的貝蒂更希望斯帝夫在天國裡能够幸福快樂。

1965年年10月裡的一天,正在花園中修剪花草的貝蒂看見僕人帶著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貝蒂一下子就被他憂鬱的氣質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穩健又優雅。貝蒂瞇起了眼睛,極力在記憶中搜尋著對方似曾相識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樣深情的眼睛看著貝蒂,然後緩緩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貝蒂鞠了一個躬。他輕聲地對貝蒂說道:「你好嗎?我的小貝蒂」。

聽到他說的德語,貝蒂的臉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聲音雖然已經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種稱呼她的方式,只屬於一個人的!只有斯帝夫才會這樣叫,這是只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秘密。 他還活著!
貝蒂覺得28年前沒能從柏林火車站駛出的命運火車,今天開出來了。

神秘遺囑見證跨世紀傳奇
他就是斯帝夫‧格奧爾格,一個本該死在納粹集中營裡的少年。在波蘭的納粹集中營裡,他目睹了父親死在納粹的毒氣室裡,母親死在了納粹的機關槍下。最後關頭,他居然在死人堆裡被美國士兵解救了出來。由於斯帝夫當時染上了肺病,生命垂危,馬上被美軍送往波蘭一家地方醫院治療,一年後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死神,並返回德國。斯帝夫用了兩年時間同德國政府交涉,試圖挽救家族在戰爭中失去的巨大財產。同時,他開始自學經濟和法律,以早日完成父母親的遺願。

1955年,他在倫敦出差時無意中在《泰晤士報》上看到了美國駐英國大使夫婦為愛因斯坦舉行追悼會的照片,他敏銳地從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他的小貝蒂。他馬上來到美國大使館,求見大使夫人,但遭到了工作人員的拒绝。斯帝夫不死心,想通過倫敦的朋友關係聯繫上大使夫婦,不巧第二天,德國有急事發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兩個月後,為了尋找美國小妹,斯帝夫再次來到倫敦。等他見到美國大使夫婦時,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婦已於一個月前結束了任期,回到美國了。他從新大使那裡聽說了貝蒂的情況,知道她已經成為了母親,丈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紳士,斯帝夫心中既歡喜又悵然。他知道他們已經分別了近18年,雖然對於自己來說戰爭是永遠無法癒合的創痛,但是對於貝蒂來說,也許她更想忘記那一段歷史。

斯帝夫忍痛沒有再去美國尋找貝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家族事業的振興上來。他把父親轉移到瑞士的財產收了回來,同時開始在金融和建築業尋求發展。為了安慰父母的在天之靈,從50年代末開始,他聯合其他與自己有同等遭遇的人們同德國政府交涉,以獲得政府的戰爭賠償。但是,訴訟之路漫長而坎坷,也就是在他幾乎绝望之時,他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在美國有一對曾經做過英國大使的格魯尼夫婦,正致力於幫助流亡美國的猶太人的重組事業。同時,那位朋友在閑聊中透露了格魯尼夫人曾經收藏了一幅畢加索的名畫《手拿煙斗的男孩》。

可以想像斯帝夫在聽說這個消息時內心的震撼! 他萬萬沒有想到,凝聚著自己所有珍貴的初戀記憶的那幅畫竟然被貝蒂珍藏著,這說明在貝蒂的心中一直珍藏著有關自己的記憶。他再也忍不住了,第二天,他就辦理了去美國的簽證。當他開始走近貝蒂的時候,他的心幾乎都要跳出來。斯帝夫覺得從客廳至花園的路漫長而艱辛,他幾乎走了28年的時光......

當淚水把他們兩人的衣襟打濕之後,貝蒂挽著斯帝夫的手臂來到了書房,給他看那幅畫。他在那幅畫前站了許久,眼淚一直沒有乾過。最後,他習慣性地走到那幅畫前,試圖翻看那幅畫的背面,看看他的小姑娘是否給他留了什麼紙條。最後他們都笑了。

他見到了格魯尼先生,兩個男人雖然第一次見面,卻有一種老友重逢的感覺。他們只遲疑了一秒鐘,然後就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格魯尼先生對斯帝夫說的第一句話是:「那是一場可恥的戰爭,是人類的恥辱」。

而斯帝夫對格魯尼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從懂事起就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貝蒂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許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但是我很想說謝謝你」。

格魯尼夫婦試圖挽留斯帝夫在家裡多住幾天,但是斯帝夫執意早日返回柏林。臨行前,貝蒂堅持把那幅畫還給斯帝夫,斯帝夫這樣說道:「你有兩個理由必須擁有這幅畫: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這幅畫,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們在天之靈一定非常欣慰;二,對於我來說這幅畫裡有太多的記憶,它在你的手裡,意味著你沒有把我忘記,至少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氣」。

貝蒂答應了斯帝夫的請求,永遠保留這幅畫。斯帝夫回到了柏林,繼續著他家族的事業。直到他快50歲的時候,他才娶了奧地利姑娘愛得嘉為妻,並生下了四個孩子。

在隨後的歲月裡,格魯尼夫婦不遺餘力地投入戰後猶太受害者賠償等問題。從70年代起,《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時代週刊》等著名媒體紛紛開始大幅報道這方面新聞,為斯帝夫取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不久,德國萊茵河沿岸開始修建大壩,政府同斯帝夫交涉過後,開始批量購買他的土地。就這樣,在戰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斯帝夫使家族的財產翻了幾番。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業委託給信賴的經營者,自己則隱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簡出。

1996年,格魯尼先生辭世。2年後,貝蒂的健康嚴重惡化,她再次致電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著的時候,收回他家族的畫。斯帝夫親自到美國看望了貝蒂,並且說服她打消了這個想法。由此,貝蒂留下遺囑:如果在她死後,斯帝夫先生依舊拒绝接受這幅畫,那麼她的兒子們可以將這幅畫拍賣。拍賣收入三分之一留給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給世界殘疾兒童基金會,三分之一捐給以斯帝夫·格奧爾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機構。

2003年年底,貝蒂辭世一年半後她的後人決定拍賣此畫。此消息一經傳出,就引來了世界媒體的強烈關注。2004年年4月,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會上,《手拿煙斗的男孩》以一億四百萬美元的天價成交。由於此畫打破了14年前梵谷名畫7800萬美金的記錄創造了奇蹟,這位神秘的收藏者一直成了世人關注的對象。

但是,收藏者卻長久地緘默著。直到2004年年11月斯帝夫辭世,斯帝夫的後人奉他的遺囑將一封有斯帝夫親筆簽名的信轉給貝蒂的後人時,真相才終於大白--那神秘的購買者正是斯帝夫本人。據說,這幅畫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他是凝視著這幅畫,走向人生的盡頭......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文章來源:一窩蜂 發表時間:2010/11/16

一窩蜂編輯/報導 : yin

現在越來越多男扮女裝…喔,不,是表面長得幾乎一個模樣、其實卻是另一個功能的3C產品越來越多了,最佳例子便是某牌的MP3隨身聽長得跟手機超級像,有天若是手機鈴響卻拿起MP3隨身聽接電話,也見怪不怪!這次15fun就蒐集了日本新上市、四個外表和實際功能不一樣的3C家電產品,讓你猜猜看在簡約美型的設計下,到底「藏」著什麼功能?

【猜猜看,這個是什麼?《PART I》】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捲筒衛生紙?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它擺放的位置真的是在廁所中,猜到了嗎?

答案:電子除臭芳香劑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這是日本無印良品預計於今年11月底或12月上旬推出的新品,外型跟捲筒衛生紙相似度幾乎達到100%,跟浴廁用品放在一起也覺得十分「融合」。這個電子除臭芳香劑使用無香料的凝膠除臭劑,以及四顆電池供電,在消臭之後,只會留下淡淡香料植物的味道。

【猜猜看,這個是什麼?《PART II》】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相片印表機?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跟相片印表機是有點類似,不過它只做「破壞」的事,猜到了嗎?

答案:碎紙機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這個外型超像相片印表機,又像高級便當盒的碎紙機,是文具業者kokuyo所新推出的美型碎紙機。它具有伸縮30%機身的功能,在不使用時可以輕鬆收納;而使用時噪音小,可連續碎紙10分鐘,碎紙機的碎紙容量約有26張A4紙,共有白、紅、棕三種顏色可以挑選,市場目標鎖在家庭使用。

【猜猜看,這個是什麼?《PART III》】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手機?MP3隨身聽?電動刮鬍刀?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是的,它也是屬於隨身用品,但不是以上三種,你猜到了嗎?

答案:個人隨身空氣清淨器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在SHARP的淋浴式自動除菌離子技術,在推出各機種的空氣清淨機之後,今年推出了可以隨身攜帶的個人空氣清淨器,它的大小跟手機尺寸差不多,只是厚了一點(2.75公分),在80公分之內具有空氣清淨的功能。它的機身內建有充電電池,除了可用一般電源,也能使用USB充電,顏色則有乳白、粉紅和黑色可選擇。

【猜猜看,這個是什麼?《PART IV》】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手機?一定是手機吧?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連背面也跟手機的背面一模一樣啊?是的,它是手機,不過是假的。

答案:手機造型鉛筆盒

咦?會看錯用途的3C家電產品特集

能做成這麼像也不容易,甚至連開鉛筆盒的方式都跟推蓋手機一模一樣,甚至還會露出鍵盤!這個「假手機」鉛筆盒,盒面的「手機螢幕」是立體的,盒身搖動或眼睛視線移動,就能看出不同的畫面;而盒身的長度就比手機長很多,有18.5公分。使用亮麗的顏色和設計的質感,讓它不僅是個手機型鉛筆盒,也是不錯的擺飾。目前共有珍珠白、亮橘、亮黃、迷彩綠四色「手機」在日本市場販售。

(圖片來源 :muji.net、kokuyo、SHARP、SAKAMOTO)

【更多相關介紹請上《粉3C》:http://www.15fun.com/BookMark/lady/】


綠色小海星 讓iPhone免遭孩童魔掌

文章來源:愛酷3C 發表時間:2010/11/16

綠色小海星 讓iPhone免遭孩童魔掌

當小朋友睜著無辜的大眼睛,問你說「我可不可以玩一下你的iPhone?」時,你的心中是否有種〝天人交戰〞的感覺呢?為了體諒為人父母的苦楚,Griffin Technology公司推出了一個毛絨絨的iPhone/iPod保護套,雖然不能讓你放在包包裡,但是卻能安心地給小朋友們,享受這個當代的科技酷品。

Woogie中央的保護套用放置iPhone,並提供音訊線來連接內建喇叭

這個名為「Woogie」的保護套,外型就像是個六隻腳的海星抱枕。在海星的中央的套子可以讓你放入iPhone/iPod,讓孩童以可愛(或油膩膩)的小手指去觸控,一點也不用擔心會把機器弄得髒兮兮的;而那柔軟的六隻大腳,可以在他們追逐嬉戲、或看海綿寶寶卡通而一時恍神的時候,減低iPhone受撞擊或墜地而造成悲劇的機率。

特製的App遊戲可以讓孩子不會想動腦筋嚐試你iPhone裡的「其它功能」

為了讓Woogie能有發揮的機會,Griffin Technology公司也同步推出了由Iceberg Reader開發、以這個布偶為主角的「Woogie Sesame Street Sampler」應用軟體(App),讓小朋友靜下心來玩iPhone;而這時Woogie的絨毛觸角,恰好能彎曲作為iPhone的〝托架〞,讓小朋友放在桌上、地上或膝上玩遊戲。Woogie本身也內藏喇叭單體,所以只要你先把音訊纜線插到iPhone的端子上,就能讓小朋友清楚地聽到遊戲發出來的音樂與語音。

覺得還不錯,對吧?不過在你從孩子手中拿回iPhone之後,別忘記檢查一下撥出記錄啊~電話費可是不便宜的呢!



圖片來源:Griffin Technology公司官網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埃及豔后

埃及豔后



用衛生紙做傷口

如何做傷口?

方法:

先用衛生紙一層層的黏貼..打上粉底..畫上藍色和綠色的血管..再加陰影..

然後撕開衛生紙..塗上血漿..(未完成)還可以更精緻的描繪表皮的血管喔

特殊化妝教師研習課程

Peter Malik--奧地利講師

謝謝賴老師當我的model.....鼻子做歪斜加眼袋.額頭做傷口..臉頰做刀疤...

好像太超過了喔...大約畫15-20分鐘左右..時間太短...賴老師急著要上課了..

就這樣勇敢的賴老師...沒卸妝就去上課....希望沒嚇到各位喔....

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winggwin/article?mid=-2&prev=4151&l=f&fid=35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皇冠欣賞

中國明朝萬曆皇帝的金翼善冠,據說編織皇冠的金絲非常細,今天最先進的技術也抽取不出。

萬曆孝靖皇后十二龍九鳳冠,鳳冠上鑲有寶石100多塊,珍珠5000多顆。

英國倫敦白金漢宮,這個王冠可以追溯到1820年,原來屬於阿得萊德女王所有。

印加帝國部落用來裝飾的,用金銀製成的王冠

閃亮的鑽石王冠

元前40年,埃及艷後顆克利奧帕特拉的王冠。儘管一些浮雕和繪畫描述了埃及艷後的皇后們戴著類似的帽子,但是無法確認克利奧帕特拉戴過這種王冠。這個王冠上裝飾有埃及人崇敬的動物形象。在重大的儀式重,法老王一般戴著代表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和代表下埃及的紅色王冠組成的雙層王冠。

聖愛德華王冠是英國王室的王冠之一。這個王冠專門用於新君主的加冕禮,同時也是伊麗莎白二世加冕使用的王冠。它是為1661年查爾斯二世的加冕禮而製造。真正的聖愛德華王冠已經在克倫威爾的命令下和其他的珠寶一起融化掉了。底座上有交錯的百合花,上面圍著兩個拱形的十字架。中間是天鵝絨的帽子,並帶有貂毛的鑲邊。王冠用金子製成,並鑲嵌了444顆珍貴寶石。最初,為了準備加冕禮上面鑲嵌了許多寶石,後來寶石都被拆下來只剩下了底座。然而在1911年,那些寶石被永遠地鑲嵌在了王冠上。來源倫敦塔

這頂王冠代表著英國國教首腦的基督教權利。它是為查爾斯二世的加冕禮而製造鑲嵌了珍貴的寶石和珍珠。

巴伐利亞王后的王冠。巴伐利亞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1806-1825)命令珠寶匠為他的妻子卡羅琳王后打造了這頂王冠,王后經常戴著它出席重要的場合。這頂王冠用鑽石和各種顏色的寶石製成,它屬於巴伐利亞王宮的珠寶收藏,是歐洲王冠的珍品之一。巴伐利亞的部分珠寶由懷特巴赫皇室的後代收藏,他們已經不在統治這一地區,但仍然居住在巴伐利亞,巴伐利亞已經是德國的一部分。來源:慕尼黑博物館

這頂王冠屬於拿破侖一世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約瑟芬經常用一套珠寶、一頂王冠,一個項鏈和手鐲來裝飾自己。她擁有許多藍寶石、祖母綠和紅寶石。來源:私人收藏

這頂王冠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兒子,日後的希臘國王奧托於1825年為自己的妻子阿瑪麗亞訂做的。阿瑪麗亞王后去世後這頂王冠由她的弟媳,巴伐利亞王后特蕾莎王后繼承,並傳給了自己的兒媳安東妮婭。現在擁有這頂王冠的是安東妮婭的孫女,巴伐利亞公主瑪麗‧加布裡埃爾

這個王冠是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勒維的至愛,1958年由紐約珠寶HarryWinston設計

巴西最後一位國王堂‧帕德羅的王冠。下落不明

公元17世紀的阿斯特拉罕王冠。純金製成,鑲嵌有45顆鑽石,36顆紅寶石,21顆藍寶石,37顆祖母綠和51顆產自霍爾木茲海峽的珍珠。王冠以伊凡四世1556年在伏爾加河三角洲政府的地區阿斯特拉罕命名。

其實這頂王冠,英國瑪麗王后有個一模一樣的,英國的那頂王冠由珠寶商將頂端的珍珠改裝成了鑽石,然後做為新婚禮物送給了威爾士王妃戴安娜,也就是著名的「珍珠淚」王冠

伊朗卡札王朝時期的凱額尼王冠。巴拉維王朝的建立者禮薩‧巴勒維有自己專屬的王冠

但是他在加冕禮的時候戴的是就是凱額尼王冠。這個王冠由紅色天鵝絨製成,鑲嵌了幾千顆寶石。總共有1800珍珠,200顆翡翠,1800顆紅寶石和尖晶石,以及大量的鑽石,最大的一顆重23克拉。

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冠,製作於1870年,她是一位留下照片的女王,在位64

葉卡捷琳娜二世大皇冠

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皇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世人稱讚,他創造了一個鑽石薈萃的新世界。大皇冠總共鑲嵌了2858拉重的4836顆鑽石,其中裝飾冠頂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重398.72拉,被列為前蘇聯七大歷史名鑽之一。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從北京購買的呢,1676年根據阿里赫塞‧米克亥羅維奇的命令,俄國特使尼古拉‧斯帕菲爾來訪中國,在北京用2672金盧布購買了這塊尖晶石。

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皇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世人稱讚,他創造了一個鑽石薈萃的新世界。大皇冠總共鑲嵌了2858拉重的4836顆鑽石,其中裝飾冠頂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重398.72克拉,被列為前蘇聯七大歷史名之一。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從北京購買的呢,1676年根據阿里赫塞‧米克亥羅維奇的命令,俄國特使尼古拉·斯帕菲爾來訪中國,在北京用2672金盧布購買了這塊尖晶石。

大皇冠的設計深受古代拜占庭帝國王冠的影響,它由兩個半球組成,分別象徵著東西羅馬帝國,中部是一個橡葉狀花環和橡樹果,象徵著沙皇帝國的神聖權力。皇冠總重1907,高27.5厘米,下部周長64厘米,是當時歐洲最貴重的物品。傳說大皇冠後來傳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上,由於它太重戴在頭頂顯然不怎麼舒適,可憐的尼古拉二世竟因上偏頭痛,前額還被大皇冠擠壓出一道疤痕。

俄羅斯最重要的君主之一凱瑟林二世加冕時用的皇冠。法國金匠

JeremiePosier1762年製作了這個皇冠

俄國安娜·伊凡諾夫娜皇后皇冠

1730年,由金、銀、鑽石、紅寶石、紅壁璽製成。此皇冠最出眾之處是其中100克重的大紅寶石

帶有十字的銀皇冠

1836年奧地利皇后兼匈牙利女王(茜茜公主)的王冠。這個王冠以鑲嵌的鑽石著名,是為費迪南一世(1835年到1848年在位)的妻子撒丁島的瑪麗-安妮而打造的。後來經過了改造出現在奧地利皇后1867年擔任匈牙利女王的加冕禮上,她就是著名的茜茜公主——巴伐利亞公主伊麗莎白,她的丈夫弗蘭茨皇帝站在她的身邊。這頂王冠最後一次是在奧地利最後一任皇后Zita deBourbon1916年出任匈牙利女王時佩戴。奧地利最後一任皇帝查爾斯一世在1918年社會革命後帶著這頂王冠流亡。它再也沒有出現過。來源:下落不明

在中亞一個被稱為五兄弟的皇室墓穴裡發現的類似頭巾的王冠,上面的黃金和珠寶閃閃發光。這些珠寶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來源:俄羅斯羅斯托夫博物館

這個印度王冠是英國王室王冠收藏中的一個。它是1911年英王喬治五世為在印度德裡接見印度藩王而打造的。打造新王冠主要是因為根據法律,英國王冠禁止離開英國。1911年英王喬治五世與瑪麗皇后巡幸印度,並向印度王子宣佈兩人成為印度國王和王后。然而加冕儀式並沒有舉行,因為坎特博雷大教主認為在印度教國家實行基督教的儀式並不合適。因此,國王在進入接見藩王的大廳的時候就戴著這頂王冠。它重34.05盎司,用翡翠、紅寶石、藍寶石和6100顆鑽石製作而成。從那以後,這個王冠就沒有被任何君主戴過。來源:倫敦塔

彼德大帝加冕王冠

1682年,沙皇費多爾三世辭世。按照規定,王位本應該傳給他的弟弟,年僅14的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但由於他病弱低能,不能參與國政。納雷什金家族推其同父異母的弟弟彼得為沙皇,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對此不滿,唆使近衛軍發動政變,推伊凡並立為沙皇

喀山公國末代君主王冠

它屬於喀山公國最後一名統治者埃迪戈爾‧邁赫曼特所有,製作於16世紀,是俄羅斯最古老的王冠之一,鑲嵌了數十顆珍珠、紅寶石和綠寶石,底部由舒適柔軟的黑貂皮製成

俄羅斯的著名王冠:莫諾馬赫王冠

莫諾馬赫王冠是由東方工藝匠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製作而成,傳說它是蒙古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賜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禮物,由於蒙古人入侵期間,一批著名的俄羅斯珠寶匠被徵調去為可汗工作,因此這頂王冠多少保留了俄羅斯傳統珠寶工藝的特色。從外形上看,整頂王冠同普通的貂皮帽沒什麼兩樣,但它是用黃金材料製成,帽子四周鑲嵌著珠寶並用傳統的黑貂毛襯裡。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展出了羅曼洛夫王朝一頂珍貴王冠。王冠的女主人不是別人,正是俄國著名大詩人普希金的孫女索非亞。當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驚歎於王冠富麗精美的同時,也為一段塵封已久的淒美愛情故事深深打動。

這是瑞典王室的傳世之寶,它曾是拿破倫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所有,西爾維婭大婚時,戴的就是這頂,它也是瑞典王室的公主們大婚時必戴的王冠,但現在只為西爾維婭王后一人所使用

西爾維婭成為瑞典王后時,第一張官方肖像照戴的就是這頂王冠,它由成百上千顆鑽石組合成蔓狀花紋的形狀,它高12.5厘米,長50厘米,西爾維婭並不經常戴它,可能因為過於沉重的緣故

大主教的禮冠1634

此禮冠是錦繡藝術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東正教的主教與大主教們戴的頭冠